让学校工作迸发生机活力

——我校依法治校工作纪实

期次:第124期   

党建引领、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是我们学校治理的“三套马车”。日前,学校党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召开。全会听取了校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建江夏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福建江夏学院关于加强法治校园建设的意见》。针对当前学校法治校园中存在的短板,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突出法治自觉意识、突出法治体系建设,突出法治人才培养,突出法治组织保障,加快建设法治校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把握法治校园建设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准确把握法治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凝聚共识、开拓思维、真抓实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切实增强法治校园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发挥“五个带头”作用

打铁还须自身硬。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全文共五个方面17条,紧紧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教育发展政策,更好发挥学校领导班子“五个带头”作用,全面加快区域一流财经政法大学的建设步伐展开部署。

什么是“五个带头”,即“带头向党中央看齐,带头落实管党治党重大政治责任,带头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头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见》以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动态跟踪督导和成绩晒单评价;把“学思想”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主线,落实“三题三性”要求,创新党委会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工作,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地成果,不断完善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

在《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很大的亮点:一是关于民主集中制。《意见》明确必须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增进班子团结意识,党委书记和校长坚持定期面对面直接沟通情况、交换意见,班子成员之间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党政协调配合,形成党政工作合力;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发现突出问题及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完善落实党内监督责任,构建“115N”监督模式,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同时,落实“1+7+N”监督服务机制,做到民声在一线倾听、矛盾在一线解决、责任在一线落实;建立健全调研联系制度、调研谏言制度、调研咨询制度、调研监督制度,激发内生动力,使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二是关于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意见》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突出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使选出来的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确立“三个理念”,即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左能右;“四个原则”,即把握一线倾斜、人岗相适、梯队发展、整体效能;“五个办法”,即实行分类型评价、分层次考核、同平时表现相结合、同单位考核相结合、同评优评先相结合。坚持突出干部的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重要工作中磨砺干部,培养干部的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断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师生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意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重要作用。集中精力谋划区域一流财经政法大学发展重大问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怀“国之大者”校之要者”,深入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意见》的施行,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法治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工作全局和改革发展大局,对推动党建引领、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三驾马车”同向同行、同步发展,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校,“中层”是关键

8月10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在我校召开。这是我校推进主题教育的一次有效尝试。学习活动由法学院党委承办,主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法治校。在家校领导出席会议。各二级党委负责人参会观摩。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宋建晓主持。

会上,法学院党委共有12位代表作现场和书面发言,围绕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凝练学科特色、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深化法治人才培养、提升法律问题服务水平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宋建晓书记作点评讲话,肯定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此次学习研讨会前准备认真充分,组织实施周密规范。他强调,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将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细化责任,上下联动,杜绝学习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做到主题突出、问题鲜明、真题实做;突出方向与团队、抓实项目与机制、用好载体与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化深化转化,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到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来。

紧随“依法治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之后,9月1日至4日,学校又举办2023年暑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全校处科级干部,省级平台、团队负责人,特约监察员,辅导员共300人参加本次培训。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校党委书记宋建晓强调,本次培训是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工作举措,要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推动工作的好方法,营造只争朝夕、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锻造过硬本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此次培训班着眼构建“一主四从”分类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干部能力水平这一主线,面向党群干部、业务干部、团学干部、服务保障干部四类群体举办系列专题培训,在分类培训中提高广大干部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专业精神。

宋建晓为全体参训干部开设“第一讲”,作《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主题报告。宋建晓以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寻求‘源头活水’”的生动实践,开始精彩的课程,深入浅出地为学员们讲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调查研究的五种方法,即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攻坚克难、坚持系统观念;详细介绍了大兴调查研究的四个制度保障,希望学员们在工作中要以联系制度走好群众路线,以谏言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以咨询制度促进科学决策,以监督制度增强调研实效。生动的案例、深入的理论观点、形象鲜活的表述,使听课的学员不时地陷入沉思。在课程的最后,宋建晓总结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我们要以此次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重要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汲取破解难题的智慧,凝聚助推发展的力量,为加快建设区域一流财经政法大学作出新贡献。

校长凌启淡在培训小结中指出,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就在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凌启淡充分肯定这次培训取得的成果,希望从三个方面下足功夫,持续巩固培训成果。一要坚持对标对表,着力强化理论武装的自觉。要把主题教育和本次培训中形成的良好学风坚持下去,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明确目标、梳理路径,进一步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攻坚克难的成效。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堵点难点,谋划针对性举措,强化日常督导和项目化推进,突出创造性执行;要抓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中查摆问题的整改,以整改成果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三要涵养师生情怀,群策群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办学的价值尺度,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让师生群众在区域一流财经政法大学建设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归属感,不断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法治校园进行时

《中共福建江夏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校园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法治意见》)共分七个部分,27个条款。并且为了推进落实,还形成了《福建江夏学院法治校园建设责任清单》,分解为72项任务。

《法治意见》分析了当前加强法治校园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为学校存着法治校园建设党的领导力、组织力、集聚力不够强,制度体系的整体性、持续性、系统性不够完善,决策运转机制的规范性、科学性、时效性需要强化,环境营造存在着明显差距,监督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没有推进到“最后一公里”。而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设区域一流财经政法大学,法治校园是基础性工程、全局性工程、竞争性工程,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必然要求。

鉴于此,学校提出了法治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论述、严密逻辑和完备系统,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法治校园建设贯穿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全领域全环节,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合作五大职能落实,全面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区域一流财经政法大学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意见》对《宪法》和高校办学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宣传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了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还应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普法活动,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典礼、网络学习平台等“第二课堂”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宪法宣传教育体系。同时,同步推进党建引领、以德治校、以法治校。推动法治校园建设与“六个抓”党建工作体系相结合,融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三张文化名片”建设与法治校园建设相结合,以法治校园建设支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法治教育特色品牌。

《法治意见》对规范体系建设提出四条措施,通过完善建章立制工作格局,健全立改废释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和治理结构,健全师生高度自治机制,不断的绘制校园“法治一张网”;对构建完善高效的决策运行机制提出五条有力措施: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内部治理改革,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建立师生权利救济与纠纷化解机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法学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还有一所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院,独特的条件优势,使得学校在法治教育方面有更大的发展新格局。学校立足全面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将德才兼备、德法并用、明法笃行的要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德法并用”教育体系嵌入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断加强涉台法治教育,推进法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法学”融合模式和“法学教育+”共享模式。

除此之外,《法治意见》在完善法治校园建设和保障体系方面,围绕着构建全方位监督格局,强化重点领域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档案记录长效监督机制和健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也构建了完备的系统。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也是大学依法治校的目标价值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明确指示,对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全面体现,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高等院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传承社会文明和先进文化的知识殿堂。大学承担着加强社会法治教育的光荣任务,为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提供舆论引导、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贡献,为推动全社会培育法治文化、推进各领域依法治理、完善社会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机制,提供可借鉴、可示范、可推广的参照范式。依法治校已成为大学发展的内驱动力、重要根基和必然选择。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