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子之心开垦教育之路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圣副教授

期次:第53期   

  “我愿为我的职业生涯尽绵薄之力,虽不能及,心向往之。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这句暖心的话出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圣老师之口。他用真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为有温度的关怀,以爱育爱,以德培德,用才学、能力、品质和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行,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力创新高不言弃】
  黄圣老师是2015年教育部“精彩一课”的获得者。我校是新建的本科院校,能够获得国家级的教学奖项实属不易。当我们向他提及此事,黄圣老师用“感谢”和“运气”两个词来描述。“我是屡败屡战了啊。在此之前,我曾参加过两次省里的比赛,但都不幸折戟。此次比赛幸运女神不期而遇,可以说是运气的成分颇多”。他谦虚地将功劳归功于领导的鼓励和前辈同仁的帮助,“正是大家牺牲了休息时间,从家里赶到学校听我授课,并为我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才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究竟该怎样去构思和设计授课内容。应该说,这个是集体的功劳,只不过我恰逢其会而已”。当我们问询到他的教学感悟之时?黄圣老师特别提到了“自信心”一词,“如若非要说有所得的话,那么就是给了我自信心,让我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能够不畏荆棘,勇往直前”。
  在教学中,黄圣老师总是以学习充实自己,以研究武装自己,以创新激励自己。他连续两年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综合竞赛,先后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他参加了学校首届的“微党课”比赛,获得了学校二等奖,并被党委组织部推荐到省里参加微党课比赛,最终入选了福建省的“书记好党课”。黄圣老师还开心地告诉我们:“记得学校刚开始建设网络教学课程时,我完全处于状况之外。多亏了我们“纲要教研室”的前辈同仁鼎力相助,构思和完成了 《身边的历史》 网络课程并顺利结项。后来还被评为了校级优秀网络课程,集体的力量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这段“探求教师真味的日子”让黄圣老师重新自我定位,并为自己未来的教学生涯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大原则”下,综合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小技巧”来正向引导学生。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1年以来,我校对思政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开设了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让全体本科生进行全员实践,获得了省内其他高校和同行的肯定。在全校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中,黄
圣老师所指导的社会实践小组获得了两次一等奖和两次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既是对同学们努力实践的肯定,也是对教师辛勤指导的认可。问及黄圣老师的做法之时,他说:“我的原则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认认真真做。当学院将指导班级分配给我之后,我会在选题、方案形成、实践过程中的沟通上,我都一一把关”。他的认真严格甚至让个别同学不理解,不满自己的方案被退回,不喜老师的“挑剔”。但是黄圣老师始终坚忍地走着自己的道路,因为他认为这是一名教师理应肩负的责任,是对教育、对工作的热爱。因此,他成立了社会实践的QQ群。在进行选题时,他会与学生反复切磋,择优而定;在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中,他也会一一过目并耐心修改。刚开始思政课社会实践是安排在寒假进行,所以就连春节期间他也会及时跟进每一组的进度,体会每一位同学的成长。
  在谈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建议之时,黄圣老师认为大学生想要深入地了解社会,想要更好的与社会接轨,参加社会实践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只有切身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才能去验证书本上学来的间接经验,体认直接经验。“就像我喜欢跟不同领域的朋友聊天喝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挑战,希望同学们能敢于探索未知领域,借此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提升自己的社会层面。”
  【良师益友指迷津】
  黄圣老师入校之初,做过两年的组织部和人事处工作,因工作需要转而负责金融学院的团委工作,再后来到武汉大学攻读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直到2011年才开始担任专职教师。经过多岗位锻炼的他,既有行政干部的大局观,也兼备专职教师的细致耐心。在教学中他扮演的是领路人的“良师”角色,在平时生活中则更像一位“益友”。“对我们公共课老师来说,上完课就结束了,日常跟同学们接触的时间跟机会十分少。在我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几堂课,更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全方位的漫长过程”。黄圣老师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工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所以利用课余时间义务组织了一些原来教过的学生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以便于同学们能在课余生活中继续交流,互帮互助。他也会把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通过微信和QQ群“学习合作社”与同学们分享,希望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方向,教授同学们相关的考试知识,鼓励大家毕业报考研究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平日里,同学们也不时地通过微信群或者私下见面向他倾诉烦恼,征询意见,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同学们提供参考意见,为他们指点迷津。
  一位在今年毕业顺利考上公务员的学长告诉笔者,他并没有上过黄圣老师的课,并不算黄老师严格意义上的学生。大四时,对未来规划感到迷茫,偶然间听玩得要好的老乡说起黄圣老师对同学平易近人,愿意指点帮助同学,便冒昧的要来了黄老师的电话。黄老师不但耐心的倾听他的想法,此后还一次次的指点他,积极帮他参分析,传授他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面试经验,帮忙联系靠谱的公务员辅导班,直到笔试前一天,还打电话悉心关照他第二天考试要放松心态,以平常心应对考试。面试前,黄老师联系了自己的同学朋友,组建了一个模拟面试团队,让他来模拟实战。最终,他在面试中胜出。“我一辈子都感谢黄圣老师。在大学里遇到这样的好老师,真的是我的福气!”这位学长最后说。
  黄圣老师认为,勤工俭学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人生体验,他也积极地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学习小组的同学提供勤工俭学的渠道。“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权益,我都是介绍他们在我亲朋好友的店铺中勤工俭学,让他们在赚取生活费的同时能够获得人生感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去年暑期在安排几位同学到我一位师兄的餐饮机构去勤工俭学之前,我就落实好了食宿和待遇。当然,我认为兼职不应盲目,在自身经济条件不紧张的条件下,兼职的锻炼价值更应该是选择的重要标准。”黄圣老师的教书育人并不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育人而无声。
  教育,从来没有捷径,就像树的生长,需要根的纵横,年轮的蔓延,枝干的伸展。谈及对今后的设想,黄圣老师表示,他只是一名平凡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忠职守而已,虽然平凡,却以一颗火热而纯粹的心走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播种知识,播种希望!
  (本报记者 梁燕菁 郭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