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融合: 校报的 “十个一” 工程

期次:第50期   
编者按:
  校报编辑部坚持“精心统筹、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坚持走跨媒体融合道路,让我校校报从实体走向互联网,从纸媒走向移动终端,做到形式上多样化、内容上精细化、步骤上协同化,把工作落小落细落实,在自媒体时代努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经费极度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做实事”的原则,不等不靠、不讨不要、自力更生、主动作为,完成了校报的“十个一”工程。
  今后,校报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坚守“内容为王”,融入多元化、特色化、数字化的特征,继续积极做好跨媒体融合,努力实现移动端与PC端联动,共同提升高校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丰富我校“大宣传、大思政”的格局。(校报编辑部)

  一本副刊:《溪源心语》
  校报副刊 《溪源心语》 的栏目主要有:“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等,刊登我校在校学生原创的文化时评、随笔、散文、诗歌、小说、艺术鉴赏以及各种健康向上的文艺性作品。


  
  一个微电影:《捧在手心里的年华》
  《捧在手心里的年华》 是校报记者团拍摄的第一部微电影。它用写实的镜头语言介绍了校报记者团的管理体系、日常工作,宣传了“记录是一种责任”、“严谨、执着、团结”、“爱的记者团”等团队文化,展现了校报记者团“求实务真、团结高效”的团队风貌。



 
  一个宣传片:《时光向后,青春向前》
  《时光向后,青春向前》 时长17分01秒,由校报记者团自行拍摄制作完成。它充分展示了校报记者团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文化底蕴,也表达了校报记者团成员对校报的深深祝福。

  

  

  
  一个实体宣传体系:校报记者站、校报栏、宣传栏
  校报记者站、报刊栏、校报栏共同构建了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报刊栏、校报栏增加了在校学生对校报的浏览量、增加了在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学校宣传阵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组成的这个实体宣传体系,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设施的隐性教育功能,彰显出整洁温馨、清雅有序的我校文化设施特色,助推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福建江夏学院校报官方微博

  
  一个微博阵营:校报的两个官微
  @“福建江夏学院校报”是福建江夏学院校报官方微博,于2012年10月31日开通。主要推送的内容为每日学校新闻、学校的教学、科研、学术活动动态。
  @“福建江夏学院校报记者站”是福建江夏学院校报记者站官方微博,于2014年4 月4日开通。记录每天的江夏生活,发现分享江夏身边事。
  校报编辑部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宣传工作。校报成立之初,就着手推进校报官微的创建。经过五年的打磨锻造,两个微博构成了校报的官微阵营,在学校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它是校报与同学们交流的“新桥梁”,既是同学们表达诉求的“扬声器”,也是帮助校报建设进步的“助推器”。五年以来,“关注校报微博,关心校园新鲜事”逐渐成为我校学子的共识。

  一个手机电子报:校报手机电子报
  Hi,亲,掏出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即可浏览最新的校报!
  

 
  一个校内电子平台:校园网内校报网站
  我校校园网内校报网站建立于2013年6月25日,提供每期校报电子版的阅读和下载,极大方便了我校师生员工阅读、关注校报。
 

  一个校报专用网站:校报展示平台
  福建江夏学院校报展示平台地址为:http://fjjxu.cuepa.cn/它于2016年4月6日顺利上线运行。校报展示平台的建成极大的方便了我校广大校友和非校园网用户在线阅读、关注校报。


  一个微信公众号:“溪源心语”
  福建江夏学院校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溪源心语”于2016年11月30号开通。该公众号主打推送内容为我校原创纯文学,为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从开通至今,公众号“溪源心语”文章的阅读量逐渐增加,收听率、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成为我校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窗口,促进了与外校的交流。今后,我们将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溪源心语”公众号的运营,希望给全校师生带来更好的微信阅读体验。


第一届记者团合影

第二届记者团合影

第三届记者团合影

第四届记者团合影

第五届记者团合影
  一个团队:校报记者团
  校报记者团目前有6个职能部门。从2012年建团至今,共培养学生记者102人,目前在校记者46人。其中考取研究生人数6人,学生党员1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得校级奖学金13人次,获得校级荣誉32人次,获得省级荣誉3人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支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学生记者团体。